-----我一直很相信很多年前那个老头子说的那句:“乐极生悲,否极泰来”深信不疑,所以每当我感觉到一段时间太顺利或者太幸运的话,我都不敢窃喜,我总是在用力压抑着情绪的时候暗暗担心,是不是接下来迎接我的就是说不清的烦恼?


-----前几天,我所认为的“乐”应该是那350大洋——100元是去年帮着学校做新闻网时候的象征性报酬,我早把这事儿忘了;拿到这100块的第二天,有幸拿到我们导师自己设立的专项奖学金,我从倒数第二进步了六名,SO,发了我一张红票;当天晚上,接到一个研究生哥们的电话,说去年帮我们做了点东西,现在有些收益,分你100吧;尔后几天,有幸再次从事艺术生招生过程中的杂活,做了半天,听了半天的二胡,扬琴等等,收获一张绿票。几天内均有进账,看着钱包只胖不瘦,我开始寻思是什么倒霉事情在前面等着我呢?


-----该来的总会来,逃不掉的。当我这几张票在我钱包还没怎么动的时候,倒霉事情便接踵而至。


-----先是很随意地看了下新主机的流量统计,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总共5G的流量我在10天左右就用掉了一半多,这对于每天只有100-150左右IP的解析几何来说是很不正常的,肯定有非正常流量。但是因为是首次使用CPanel,对相关统计很不了解,直到现在我也没搞明白是哪里的问题,而刚才我查看后台的流量使用,已经打到了4500+M。问了主机发起人Jiang,未果。而不少朋友说新主机的访问速度并不是很好,而现在又要我买流量吗?闷。

-----昨天在cnbeta看到一篇来自《今传媒》的名为《博客“普遍实名”或“局部实名”是大势所趋》的文章真是让我苦笑不得,原文先是说中国有很多休眠博客在浪费着大量互联网资源,然后从博客的开放自由谈到中文博客中的骂战等“不和谐”现象,然后得出结论是博客实名制是多么必要,还煞有介事地指出博客实名制的六条可行性,最后指出博客实名制是多么的美好。好一篇博客实名制的有力檄文!!博客实名制本来就是一个扯淡话题,在这里我只想谈谈自己对休眠博客这一现象的看法。

-----所谓的休眠博客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长期不更新的博客。在中国,休眠博客的产生和BSP炒作博客这一概念有着莫大关系。而绝大多数的休眠博客都是存在于BSP提供的博客平台中。当博客刚进入中国后,BSP们便开始了疯狂的炒作。一时间博客平台遍地开花。而博客这一概念也深入大众,成为一个流行符号。无疑,人人写博是提供博客平台的BSP们最想看到的,于是他们煽动人们开博(请注意是开博而不是写博)。很多打小没有写东西习惯的人们也纷纷跟风开博,图的就是新鲜。泛滥意味着整体素质的低下,本来在生活,在网络都没有用文字表达想法的人们所开通的博客,在新奇劲儿一过便沦为休眠博客。

-----BSP在促成休眠博客上起着重要作用,反过来从用户角度讲,BSP提供了博客平台,用户注册后怎么适用是用户自己的事情。用户对自己的博客没有绝对的更新义务,这和我去商场买了一个日记本,却一直空着什么都不写是一个道理。更何况BSP的博客平台甚至不需要用户为之付出成本。

CCTV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文有关,请尽情联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先来看几份报道
《中国青年报》——13岁少女说"很黄很暴力" 招谁了?
《南方都市报》——小姑娘,对不起,这个世界很黄很暴力
《东方早报》——究竟是谁“很黄很暴力”?
《新京报》——"很黄很暴力"事件背后的文化怪胎

-----现在再来谈“很黄很暴力”事件就跟吃别人的剩饭一般,但是总会有人从剩饭里面找到他们爱吃的东西,这次,是我们的平面媒体。

-----可能央视没想到这则新闻能引起网民的巨大轰动效应;而网民估计也没想到对央视一番攻击之后自己突然也被抬到浪尖成为口诛笔伐的对象。这时候我们的平媒终于发现突破口了,他们终于不再沉默了,他们终于跳出来轰轰烈烈地上台了。

-----在网友批判流水化的新闻生产方式地时候,他们没有说话;当网友批判真正很黄很暴力地网站其实是国内的门户网站地时候,他们也没有出来说话。他们不敢招惹“嘻嘻体位”,他们当然也不会拿自己出版的报刊杂志的边角地煽情小广告做文章,他们更不会把用新闻转载费供奉着他们的新浪、搜狐拿出来批判下有多黄多暴力。不敢说,不可说,不能说,作为一个声音机构却集体失语,他们憋坏了。然而,当大多数网民在一番宣泄后冷静下来,突然发现自己犯了严重错误的时候,突然意识到自己在徒一时口快的同时还深深伤害到一个13岁的幼小心灵的时候,在不断自责和反省的时候,平面媒体终于找到他们可以说的东西了,找到他们可以发泄的对象了,更何况这个对象还是屡屡和他们平面媒体叫板的“一介莽夫”。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下子所有平媒争先恐后出来了,他们的目标出奇的统一,他们的论调出奇的一致,他们的语言出奇的相似。而广大民众在相信了嘻嘻体位所言的网络充满了“很黄很暴力”的时候,平面媒体们给“网络‘很黄很暴力’”这个论调一个强有力的证明——看吧,看那些网络上的言论,看那些整天打着爱国为民的旗号的网民们是如何对一个13岁的小女孩展开攻击的,看他们的言论是多么的低俗,看他们的行为是多么的卑鄙,他们的目的是多么的邪恶。

-----到现在我终于看明白了,姜还是老的辣,在指桑骂槐、混淆视听、玩弄文字游戏中沉淫了无数春秋的平面媒体真是厉害。他们成功的安抚了被痛扁一顿的嘻嘻体位,他们成功笼络了普通大众的感情,他们成功的打击了网民的嚣张气焰,他们在这场硝烟弥漫的战斗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他们是最后的赢家!

-----恭喜他们!

另:1.《人民日报》也开始发威了,查看详情请猛击此标题——从“小学生遭恶搞事件”等看网络舆论暴力
2.非鱼的观点也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请移步《网络暴力还是网络正义?》

http://photo14.yupoo.com/20080109/213723_1128405779_ownecnsr.jpg

-----昨天去买火车票,大老远就看到车站售票厅外面贴着张告示,大意是17—23号开往石家庄的各车次车票均已经售罄,得,刚把中国铁路给骂了一通就遭到“报应”了。

-----秦皇岛作为连接华北和东北的关隘,每天经过的火车不知道有多少,而同时还要经过石家庄的列车也不在少数,只是很遗憾地大都为过路车,这就意味着每年这时候,秦皇岛成千上万的南下人口要去争抢那几张少的可怜的预留票,如果能买到票,你相当幸运,如果还有座位,我建议你去用车次、车厢、座位号等号码买张彩票验证下运气。每次我登上过路车,都不带找座的,能找个立身之地就很值得庆幸了。

-----记得那次回家,同行的张同学通过他的同学的同学的亲戚——好像是TS车站的站长之类的吧,搞到一张从长春到西安的T125次的坐票,于是我大言不惭的跟着他混了一路,尽管挤在一起但总比站9个小时强多了。从火车上我们对做的中年妇女口中得知,这趟车留给秦皇岛站的车票只有13张左右,她本人托关系就拿到9张票,而说这些事情的时候她是怎样洋洋得意就不用提了。然后我旁做的女孩说是托人从旅行社弄到的票,另外也是在秦皇岛上车的人的车票是多花了50大洋从黄牛手中淘出来的。这样的话再加上我和同伴的这张,13张车票中的12张都是非正常途径出票!我不知道另外一张票是不是也是经过N多人的关系最终走入某个人的手中,看着站在我们旁边过道处的无座旅客,听着那中年妇女对火车人多环境差等的抱怨,突然觉得很是无地自容……

公伤银行

-----小时候银行给我的概念就是存折,当然还有存折上的几个零。大学以来,掌管了自己的财政大权,和银行打的交道也越来越多,但是也仅仅是局限于开户储蓄等基础业务。然而即便如此,从这些最基础的业务上也能感受到这个财大气粗的垄断集团让我们多么不爽。

-----至今为止我使用的一直都是工商银行,坦白的说我对工行有种偏执的眷顾,我喜欢工行的标志,喜欢工行的卡片和存折,喜欢工行的门面装饰,当然了也喜欢工行年轻漂亮的女业务员。客观上,网点多,ATM多,工行本身也更加商业化和市场化,而“爱存不存”(icbc)的网银也的确够便利。但是很明显,工行就像那些见惯了成捆成堆的RMB后对我们这些小客户爱答不理的女漂亮业务员一样对我们熟视无睹,在商业化包装的里面仍然是官僚作风的国家衙门和奸商本质,在小城市或小网点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比如说燕大支行。

-----燕大支行在燕大扮演者极其重要的角色,它是在燕大唯一有固定营业厅的银行,燕大每年的财政不知道有多少是走的工行,单是学生每年的学费都能让人乍舌。但是唯一意味着垄断,意味着低下的服务和效率。燕大工行里面的工作人员永远都是一副人人欠他几捆人民币的样子,对人爱答不理的,我不止一次见过学校的老教授爬在业务窗口而里工作人员却一副厌烦的样子,也不止一次遭遇过工行一句含糊其辞的话便打法走我们这些弱势的学生客户。我想他们可能是数别人的钱数多了所以心理已经极度变态了。

-----今年暑假的时候我在燕大工行申请办理了学生信用卡,本来工行网站上称只要是在校大学生都可以办理的学生信用卡,在燕大工行却只面向学生干部或者拿过奖学金的本科生以及研究生办理。无奈我只好开据了一份假证明来蒙混过关。